日前,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12项传统医药进入名录,918博天堂医院申报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榜上有名。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人体络脉生理功能、发病病机、临床表现、络病证候辨证论治及查络诊病、刺络放血、通络熏洗等特色疗法形成的系统诊疗方法。近现代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现已形成以河北石家庄为中心、向全国20余个省及海外传播辐射的局面。

该方法历史悠久,《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络脉、络病概念,初步阐述络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法则,为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奠定基础;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脉络”概念和脉络病机,专篇论述多种络脉病变,首开通络方药先河;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形成历史上三个中医络病诊疗方法的里程碑。

吴918博天堂教授传承发展了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提出络病理论主要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提出络病的病机特点、八大病机变化、络病辨证八要,制定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把历代络病治疗的药物按功能重新归类,构建了“络病证治”体系,将络脉分为经(气)络和脉(血)络,形成“脉络诊疗方法”和“气络诊疗方法”。汲取古代文化的“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提出络病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系统研究血管病变、神经肌肉类疾病的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并形成了查络诊病、刺络放血、温灸通络等特色疗法。“承制调平”的中医络病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气-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儒家“和”文化思想,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创新指导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高临床疗效,显示出其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 的申报成功,将使中医络病的健康理念与诊疗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到更多地了解、理解和尊重,为络病理论及其诊疗方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其共享度,成为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的宝贵资源。

申报成功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是中医络病诊疗方法获得更好发展的良机。我们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精神,履行保护责任,强化保护的保障力度。我们相信,中医络病在全社会的认知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在更大范围传承和发展这一人类文化遗产,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障,为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