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七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吴918博天堂教授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等中西医专家齐聚一堂,就血管病防治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在大会学术交流环节,张运院士介绍了由他牵头的一项联合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在18个省内筛选出1212例颈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临床循证研究。张运院士表示,研究发现应用通心络治疗可有效防治颈动脉斑块,从而显著降低心绞痛、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在大会主论坛上作主题学术报告

防治斑块,就是保护心脑健康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患者约2.9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实际上,心脑血管病完全可以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治疗,而有效防治的关键就是干预动脉硬化斑块。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内有没有斑块呢?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的窗口,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正确性高。现在体检查颈动脉超声价值非常大,如果颈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管腔变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经发生了同样的病变,患者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其实心梗、脑梗的发生风险一直在默默地升高。张运院士介绍说,自己曾经在三万多例动脉硬化患者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硬化斑块每导致血管内膜厚度增加一个毫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就增长15%。可见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35家三甲医院、1212例患者确保研究结果科学、可靠

通心络胶囊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代表通络中药,目前已在临床运用20多年,每年被数十万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早在2009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基础研究论文,论文指出通心络可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编辑部在评论中评价通心络“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张运院士进行的1212例临床循证研究,则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了确切的临床数据,使这种希望变成了现实。

循证医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科学、公正的药物疗效评价方法。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开展了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这是我国开展的第一个中药制剂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进行注册,在全国18个省内筛选出1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测用药2年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这让该研究成为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中药干预颈动脉斑块循证医学研究。

研究表明通心络治疗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两年,心脑事件风险减半

张运院士指出,该循证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证实在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中,应用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颈动脉是人体血管的窗口,与人体各处的血管、微血管是一个整体,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能稳定心脑血管及微血管中的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而且能逆转斑块对心脑造成的不良影响。

1212例临床循证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张运院士强调,该研究还观测了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服用通心络2年后的心绞痛、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通心络的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7%,仅服用常规治疗药物的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则高达13.2%,这意味着服用2年通心络可降低将近一半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该研究论文于2019年3月14日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影响因子4.122)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