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循证,新指南——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期间举行
2017-09-19
来源:918博天堂药业
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心血管年会盛况
2017年9月15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成立40年后再次相聚山西太原,5000余名心血管病相关领域医生参加本次会议。
张运院士: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在主会场的主题报告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张运院士就《冠脉微循环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对于共识中唯一推荐的中成药通心络,张院士指出,接受直接PCI术的心梗患者,术前或术后应用通心络,可降低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大会期间举行的“新循证,新指南——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群英荟萃,精彩纷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心力衰竭学组组长、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广平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浦介麟教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专业组全国委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兴德教授主持会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等国内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出席论坛,并就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病变防治的科研、临床最新成果展开交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展开深入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心血管病医生参加本次会议,对通络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防治产生浓厚兴趣。
通络阻抑心血管事件链高峰论坛现场
论 坛 撷 英
张运院士: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2017
张运院士从新型生物标记物、孟德尔随机研究、冠心病易感基因、冠脉微血管病变、易损斑块新类型、斑块显像新技术、斑块防治新靶点等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在报告中,张院士指出,易损斑块与临床事件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易损斑块都会破裂;并不是所有的破裂都会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血管事件。研究显示,易损斑块快速进展才是发生心肌梗死的关键一步。在心肌梗死发生前的几周,斑块迅速增大。斑块迅速增大的可能机制是:1.未导致心血管事件的斑块的反复破裂和修复;2. 斑块内微血管新生导致红细胞膜富含的胆固醇在斑块中堆积和炎症;3. 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破裂导致斑块体积增大、胆固醇堆积和氧化应激加剧。
张运院士团队开展的基础研究显示,通心络能改善斑块组织成分,抑制斑块内微血管新生,减少早期斑块形成及后期斑块的破裂率。循证研究证实,通心络可显著抑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抑制斑块面积进展。其相关研究被《JACC》所刊登的“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述评”引用,随后即被美国心脏病学院官方新闻进行专门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杨跃进教授: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到共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题。目前各种治疗的手段,关键问题是忽略了微血管保护。杨教授指出,微血管损伤是心肌无复流及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机制,保护心肌微血管内皮的结构与功可能是心肌无复流防治的关键。
杨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通心络相关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ENLEAT)。基础研究表明,通心络可有效缩小AMI模型小鼠的心肌无复流和梗死面积,保护再流和无再流区微血管屏障。ENLEAT研究结果表明,急诊PCI前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可促进心肌再灌注,降低心肌无再流发生,同时改善左室功能,安全性良好。上述研究获成果已被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冠脉微循环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所引用,并作为该共识唯一推荐的中成药。
黄从新教授: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在《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报告中指出: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原则包括评价猝死风险,危险分层;预防猝死,降低死亡率;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AAD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黄从新教授表示:心衰和室性心律失常是一对“难兄难弟”,两者互为因果。如无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应先纠正心衰。在治疗药物使用方面,四大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只有胺碘酮可以用于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但胺碘酮的心脏外副作用不能长期应用,祖国医药有明确的治疗优势。973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改善微循环、心功能、神经重构效果优于胺碘酮。
杨新春教授: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在题为《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的报告中提到,在我国,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措施。
参松养心胶囊是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室性早搏的中成药,尤其为窦缓伴室性早搏的患者提供了有效选择。指南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是是当前条件下相对比较完善的指导。国内外相关学会制订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是规范化治疗的指南,临床医师应遵照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结合病情,个体化处理室性心律失常。
李新立教授: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策略——中药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芪苈强心可以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疗效替代终点和心功能并写入中国心衰指南。
李新立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芪苈强心方面的基础研究,发表SCI论文7篇,影响因子>5分有3篇,明确了芪苈强心可通过上调PPARγ改善心肌肥厚、延缓心室重构治疗心衰;明确了芪苈强心可通过上调PGC1-α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及能量代谢治疗心衰;研究还发现应用芪苈强心避免了因单纯PPARγ激活而导致水肿和液体潴留可能恶化心功能的不良反应。
“芪苈强心防治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获得2017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通过芪苈强心方药队贡献度研究,进一步探究芪苈强心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合成及能量代谢的下游分子机制,明确芪苈强心上调PPARγ和PGC1-α发挥作用的组方机理,阐明芪苈强心防治心衰的靶点,为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