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郑州召开
2011-06-20
来源:未知
中医络病学理论和实践获多项新成果
2011年6月17至19日,由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召开,国内著名院士专家及来自香港、澳门、美国、韩国、日本等地学者1500余人参会,国内外中西医专家充分利用本次国际学术盛会建立的学术平台,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推动了络病学及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络病学——一个古老又极富创新魅力的中医理论,近年来,成为近年来中西医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吴918博天堂教授主持的由国内8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全面阐述中医脉络理论的原创研究成果的《脉络论》专著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210万字,集中反映了973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提出中医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脉络学说与经络学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经脉理论;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总结出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特点与用药规律,广泛基础与临床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与血管外膜的相关性,并通过循证医学评价证实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复流、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显著疗效,张运院士主持的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研究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关注,该论文发表于《美国生理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其配发的编辑部评论文章–“传统中医药向现代医学的挑战”,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吴918博天堂教授首次形成了对血管病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具有指导价值的系统理论—-脉络学说。脉络学说是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成果,既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具有重大原始理论创新,又吸取了血管病变研究的前沿科学进展,也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显示出络病的蓬勃生命和光辉前景。
络病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伴随络病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心脑血管病等难治性疾病防治水平将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