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脉络理论防治重大疾病取得进展

  2012年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吴918博天堂、陈灏珠、杨胜利、陈可冀、陈凯先、高润霖、张运、郝希山、张伯礼、于金明等10位院士及来自美国、英国等学者近2000人参会,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动络病学科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王国强副部长在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强调,络病学说是新时期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吴918博天堂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基于两千多年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丰富理论内涵,系统构建了中医脉络学说,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显著提高了以微血管损伤为核心机制的急性心梗、脑梗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三大疾病及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了络病学说的巨大临床价值。在络病学发展的同时,理论+临床+新药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也有力的促进了络病学的科技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了临床特色科室的建设,带动了国家专利新药的研发,形成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机制。

据悉,从2005年举办首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历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始终坚持“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指导思想,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在理论原创、基础研究、临床药物等方面均取得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络病理论防治血管病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发言
  理论原创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医药的创新,要有理论作为支持和引领,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中医理论,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原始创新。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脉”与“经络”概念混淆,致使数千年来关于血脉及脉络病变的大量理论和治疗方药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更未形成系统的脉络学说。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吴918博天堂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系统整理历代文献有关脉络理论的论述与治疗方药,基于他创立的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提出广义的络脉分为经络和脉络,“脉络”与西医学中小血管、微血管包括微循环具有高度相关性,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血管病变的结合点。

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膜、卫气与血管外膜相关性,阐明了“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病、病机、辨证、治疗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搜剔疏通”的用药规律。首次系统构建了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

2004年出版《络病学》,2010年出版《脉络论》,反映了络病学研究从“络病证治”体系的建立到“脉络学说”的形成,体现了络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络病学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p#副标题#e#

基础实验研究取得突破

2005年吴918博天堂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围绕络病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脉络学说开展系统研究,经过5年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首次系统构建了对于血管病变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脉络学说”,从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全身性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营卫交感异常与“内皮—中膜—外膜”相互影响全面深刻的揭示了血管病变由外到内与由内到外的发病机制;揭示了络气郁滞与络气虚滞等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在血管病变发病中的始动作用,为血管病变早期干预提供了实验依据;通过3469例血管病变临床调查,揭示“脉络—血管系统病”共性病机及病理演变规律,总结出中药“搜剔疏通”用药规律。

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由张运院士主持,该论文发表于《美国生理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其配发的编辑部评论文章–“传统中医药向现代医学的挑战”,指出“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2011年10月吴918博天堂教授、张运院士、杨跃进教授受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通心络研究的学术交流,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

络病研究促临床水平不断提高

络病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近年来将络病理论应用于心脑血管病、内分泌、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取得了较大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是国际心血管疾病的难题,这是指急性心梗经过溶栓、放支架开通大血管后,但微血管仍堵塞,实验与临床循证评价证实通心络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后心肌无复流,其主要机制为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核心机制为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为实现心肌有效再灌注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以脉络学说为指导提出”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新策略”,为脑梗死治疗开辟了除溶栓、神经保护以外新的思路和途径。显示了脉络学说对这类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指导价值。?

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医学评价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调节的作用特色优势,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长期药物干预的空白。

提出“气血水同治分消”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研制的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强心利尿扩血管,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且可抑制RASS及自主神经激活,抑制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探索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新途径,佐证了脉络学说的临床指导价值。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从“脾”探讨消渴(糖尿病)中医病机,运用“通脉络+运脾津”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制津力达颗粒,益脾气、通脉络,使津自生,力自达。同时配以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加强通脉络作用。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心肌病变等血管神经并发症。?

从络病理论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指出“正气虚乏、脾肾两亏”为发病之本,“络息成积”为关键病机变化,从培补先后天之本出发,养正与消积并施,确立“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的治法,达到“养正积自除、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制定养正消积胶囊组方。提出“改善证候——肿瘤治疗新策略”,强调改善肿瘤及放化疗患者“脘腹胀满、纳减食少、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四大临床证候的重要性。?

连花清瘟胶囊的研究项目首次运用络病理论空间概念探讨流感传变规律,提出“积极干预”治疗对策,使一种药物具备三种特点:在发病早期应用,“先证用药,截断病势”;发病时期应用,“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发病后期应用,“整体调节,多靶治疗”。药物组成吸取了历代医家治疗流感传染病的用药精华,结合现代抗病毒、免疫学研究,是一个既传承中医治疗外感热病规律,又融合现代医学防治流感研究的创新药物。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获得医学界高度认同。该研究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继续推动络病学科建设

本次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之际,恰逢脉络学研究的国家973项目——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工作启动。研究围绕有效阻断心血管事件链,形成对心、脑、肾微血管病变的共性发病规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有效药物。

本次络病大会还将围绕脉络学说的科研成果进一步修订《络病学》教材,以反映络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将在目前已开设课程的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基础上,增加更多的高校开设《络病学》课程,扩大在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以目前已建立的20余个省市络病专业委员会为推手,进一步增强未建络病专业委员会省区的学会建设和已建省份向地市级城市的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随着即将成立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将把中医络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向国际。